两代诗人道乡之地 “碰撞”诗情

时间:2025-05-29 07:38:07来源:种田之鱼水相欢 作者:休闲

  “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九期现场

  本报讯6月22日晚,碰撞“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九期在道德中宫开讲。两代与往期不同,诗人诗情本期请来了90后诗人向晚和70后诗人过传之,道乡以两代诗人的碰撞诗情碰撞为主题,在互相介绍、两代提问、诗人诗情辩论及与观众互动中传递诗意,道乡展现两代诗人不同的碰撞诗情。

  过传之,两代蒙城人,诗人诗情省作协会员,道乡市作协诗歌专委会主任,碰撞主张新诗语言清新自然,两代有独到发现、诗人诗情一定内涵和思想深度。向晚,亳州人,省作协会员,主要从事诗歌、评论、随笔等创作。论坛起始环节,两位诗人先介绍了各自对诗歌的理解。过传之以歌的主题和语言谈起,他认为,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一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亲情、爱情、人情、感情等都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同时,诗歌又讲究百花齐放,讲究自由飘扬,它是纯粹语言的艺术,不仅要简洁、生动、传神,还要空灵、富有张力。向晚则向大家介绍了朦胧诗难懂的原因及个人对诗歌表达情感的理解。他说,语境不同、文化差异、意向把握不明和指向不明等都是造成朦胧诗难以理解的原因,建议诗歌不要写得太朦胧,也不要太直白,重在传递由内而外迸发的真情实感。好的诗歌不但要有现场感,还要能反映时代,体现诗人的生存状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重在诗情“碰撞”。二人分别向对方提出三个有关诗歌创作的问题,双方各自解答,并不断完善问题的答案,观众若有不同的意见也可适时插话进来。这个过程中,双方或第三方可以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互不相让,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就像辩论赛的现场。好诗歌的标准是什么,反映民族、时代、传统等大题材诗歌为何在当代却少了,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如何看待文学的传统性和本土性等问题,都成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互动环节,台下观众除了提问外,有人还忍不住拿出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给大家听。(记者郭玉岩文/图)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